• 人民财评:从“小商品”到“科技范” 中小企业闪耀国际舞台

      走进阿联酋迪拜的大型商超,中国品牌安克创新的手机智能配件产品被置于显眼位置,其在中东市场占有率已达30%;骑行在欧洲主要城市,街头巷尾跃动着的小牛电动车,成功跻身欧洲小排量踏板车热销榜;在法国一家网站的评选中,极米科技的产品位居12个最佳便携式投影仪榜首……今年以来,在全球市场,一系列“中国元素”多点开花,一大批中小企业脱颖而出,成为中国制造阔步迈向世界舞台的一道靓丽风景线。 中小企业走红海外的背后,有卓越的产品、过硬的技术,也有优质的服务、成熟的供应链,但归根结底,是对创新的坚守。

  • 人民财评:中国—中亚经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

      中欧班列“一带一路”10周年长安号西安—中亚专列,4月26日装载了260多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自西安国际港务区发车驶往乌兹别克斯坦;浙江兰溪一家大型服装厂,每个月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5000吨左右棉纱;风电企业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为中亚地区3个项目提供风电机组产品;乌鲁木齐霍尔果斯海关的统计显示,越来越多的亚麻籽、葵花籽等中亚优质特色产品通过新疆口岸进入中国市场……从古丝绸之路上的“驼铃阵阵”,到亚欧大陆上日夜兼程的中欧班列,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30多年来,持续深化务实经贸合作,构建了内涵丰富、充满活力、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。 2022年,中国与中亚五国提前实现700亿美元贸易目标,贸易额达702亿美元,创历史新高。

  • 人民财评:不断结出接地气、聚人心的合作成果

     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红花籽油,需要多久能送到中国消费者手上?答案是,根据收货地不同,需要3到15天不等。这样的采买、运输效率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跨境铁路运输实效的提升。

  • 人民财评:绿色成为中国—中亚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鲜明底色

      中国—中亚峰会举行前夕,400辆崭新的中国新能源客车驶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街头,受到当地市民的热烈欢迎。这一幕,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增进互利互信、推进绿色发展的生动缩影。

  • 人民财评:当前我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

      近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经济数据,其中,CPI同比增长0.1%,涨幅比上个月回落0.6个百分点。近期CPI持续走低,引发了一些对中国经济是否陷入通货紧缩的讨论。

  • 人民财评:以贸易畅通凝聚跨区域合作强大合力

      第三届中国-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于5月16日-20日举办。本届博览会以“深化务实合作 携手共向未来”为主题,国内20多个省市将派团参加。

  • 人民财评:口粮绝对安全让高质量发展基础更牢

      日前,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我国谷物基本自给、口粮绝对安全,有基础、有条件、有能力、有信心,始终把十四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,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 民以食为天。

  • 人民财评:我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,延续向好态势

      日前,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1-4月,我国进出口总值13.32万亿元,同比增长5.8%,外贸稳中向好势头进一步延续。 今年以来,面对全球愈加严峻的经济大环境和外需走弱的外贸环境,我国外贸不仅规模保持平稳增长,还进一步扩大了外贸顺差。

  • 人民财评:为品牌强国建设增信心、聚合力

      中国空间站1:10模型、国产大型邮轮、目前最高压力的一体式全功能移动加氢站、世界首台双结构隧道掘进机……正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的2023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上,中国品牌的展品琳琅满目,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、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时代脉络、历史大势。 这是自设立以来的第七个中国品牌日。

  • 人民财评:乘势而上,扬帆海洋经济战略新要地

      日前发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,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.3万亿元,同比增长5.1%,占GDP比重为8.2%,海洋经济复苏态势强劲。其中,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.4%,三大造船指标新承接海船订单量、完工量、手持订单量同比分别增长66.9%、13.2%、34.6%,海洋货运量、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40.7%、32.4%,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交付订单金额为上年同期的4.2倍……在全国经济运行一季度开局良好整体大盘中,海洋经济的发展同样积极因素增多、企稳回升。

评微知著